8月27日晚间,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信银行”,代码601998.SH/0998.HK)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。上半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,中信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,延续向上向好发展态势。
经营业绩稳中有进
报告期内,中信银行营业收入1057.62亿元,同比下降2.99%;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64.78亿元,同比增长2.78%。
截至报告期末,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1.34 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6.49 亿元,增长0.98%;不良贷款率1.16%,与上年末持平;拨备覆盖率207.53%,比上年末下降1.90 个百分点,较一季度上升0.42个百分点。
截至报告期末,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84.66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3.42%。贷款及垫款总额58019.00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1.43%;客户存款总额61069.07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5.69%。
报告期内,中信银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。截至报告期末,绿色信贷、制造业中长期、民营经济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普惠小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7014.15亿元、3485.37亿元、14292.20亿元、6798.36亿元和6306.10亿元,增幅分别为16.79%、15.94%、6.08%、5.57%和5.13%。
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
上半年,中信银行将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作为首要任务,细化实施路径,搭建指标监测机制和专项考核体系,整体推动有力有效。
具体显示,中信银行扩容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至21家,创新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、知识产权融资贷等产品,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增长8.14%。绿色金融方面,该行上线绿色低碳服务平台,绿色信贷增长16.79%,突破7000亿元大关。普惠金融方面,该行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实落细,普惠贷款和涉农贷款均实现较好增长。养老金融方面,通过迭代“幸福+”服务体系,该行出台养老产业金融工作方案,养老金融托管金额超5300亿元。数字金融方面,该行深入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取得数字人、智能企业助手、数字化风控等一批创新成果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贷款突破2700亿元。
着力推动中期分红常态化
上半年,中信银行统筹短期经营业绩与中长期体系能力建设,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。
财富管理银行方面,该行着力构筑零售业务体系化优势,截至报告期末,零售管理资产余额(含市值)达4.99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6.52%。综合融资银行方面,截至报告期末,综合融资余额14.78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.43%。交易结算银行方面,该行形成多层级交易结算平台,生态化融合不断深入。外汇服务银行方面,该行打造外汇业务全账户、全场景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图谱及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,构建综合跨境金融服务体系。数字化银行方面,该行以信息化、数据化、智能化“三化并进”为路径,构筑数字化竞争新动能、新优势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信银行在去年实施中期分红的基础上,着力推动中期分红常态化,拟将2025年度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.7%,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回报预期及投资信心。2025年上半年,中信银行A股、H股股价分别上涨22%、43%,为投资者带来了较好收益。
顶益所配资-配资论坛是什么-广州股票配资平台交流-股票杠杆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