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脸皮有多厚?62年被我们狠揍,扭头就去抢尼泊尔的地
聊起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冲突,咱们中国人心里头,那股子提气劲儿就甭提了。当时咱们的解放军真是打出了威风,打得尼赫鲁的“大国梦”差点碎了一地。可就在咱们都盯着喜马拉雅山北麓,看印度军队兵败如山倒的时候,很少有人注意到,印度人那只手,可不光是用来抵挡咱们的。
他们还干了件特别不地道的事儿。就在自家北边防线被咱们打得稀里哗啦的时候,印度反手就在南边,悄悄地把手伸进了尼泊尔的口袋里。这操作,说实话,真有点让人看不懂,挨着最狠的打,却还能分心去占邻居的便宜,这得是多大的“格局”?
要理解印度这番操作,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,回到1947年。那一年,英国人卷铺盖走了,留下一个庞大又分裂的南亚次大陆。新生的印度,就像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年轻人,心里头揣着一个大大的梦想。尼赫鲁他们那代人,想的不是偏安一隅,而是要继承大英帝国在南亚的“遗产”,当之无愧的南亚霸主。
这种心态,直接就写在了他们的行动上。刚一分家,就为了克什米尔跟巴基斯坦打得不可开交。仗着自己人多枪多,硬是抢下了克什米尔最富庶的那一大块。巴基斯坦心里憋屈,可实力不如人,也只能干瞪眼。后来又打了两次,一次比一次吃亏,到了1971年,印度干脆直接插手东巴基斯坦,硬生生给人家肢解了,弄出个孟加拉国。
对付南亚第二的巴基斯坦都这么狠,对付那些小国就更不用说了。夹在中印之间的锡金和不丹,那真是倒了霉。英国人前脚刚走,印度后脚就派兵进去,逼着人家签了所谓的《维持现状条约》。说白了,就是把英国人的“保护国”名头,原封不动地安在了自己头上。尤其是锡金,1975年,印度干脆连遮羞布都不要了,直接派兵包围了王宫,搞了一场所谓的“公投”,就把这个国家给吞并了,锡金王室的抗议,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显得苍白无力。
尼泊尔,这个国家就更有意思了。它不像锡金那么弱小,历史上也是个狠角色。想当年,他们的廓尔喀弯刀,连咱们的大清都领教过。乾隆爷派福康安大将军一路打到人家首都加德满都城下,才算把他们给镇住,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当了上百年的藩属国。
可后来英国人来了,尼泊尔的好日子也到头了。1816年,一纸《苏高利条约》,让尼泊尔割掉了大片土地。这条约里头,有一条关于西部边界的规定,说的是以马哈卡利河为界。
问题就出在这条河上。一条河,它总得有个源头吧?马哈卡利河偏偏有两个源头。条约上写得模棱两可,根本没说以哪个源头为准。尼泊尔人当然不傻,默认了对自己有利的那个源头,这样一来,两个源头之间那块叫“卡拉帕尼”的地方,就还在自己手里。
当时的英国人可能也没太在意这块鸟不拉屎的高地,也就这么默认了。可印度独立后,翻出这张老地图一看,嘿,这事儿有文章可做啊。印度人坚持说,边界得按另一个源头算,那块“卡拉帕尼”理应是印度的。
尼泊尔当然不干,无论是之前的拉纳家族掌权,还是后来国王重新掌权,谁也不敢当这个卖国贼。印度一看,软的不行,就琢磨着来硬的。可尼泊尔毕竟是个主权国家,明着抢,吃相太难看。
机会说来就来。1962年,中印边境战争爆发。印度在北线被咱们的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,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种战争的狂热与恐慌之中。尼赫鲁政府为了调动军队,焦头烂额。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印度军方的高层,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。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印边境上,谁会注意到尼泊尔那边的一点小动作呢?于是,他们打着“应对中国威胁”的幌子,堂而皇之地就把军队开进了那块争议之地——卡拉帕尼。
他们在那里设立了军事据点,修了哨所,等于是在尼泊尔的国土上,硬生生钉下了一颗钉子。尼泊尔当时都懵了,这是什么情况?我们也没招你惹你,你怎么趁火打劫?
可当时的尼泊尔,国小力微,又能怎么样呢?跟印度提抗议,印度人两手一摊,说这是为了“共同防御”,防止“北方威胁”。等1962年战争结束,咱们主动后撤,印度人却赖在卡拉帕尼不走了。
尼泊尔一次又一次地交涉,要求印度撤军。印度政府的回复,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:那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。这种强盗逻辑,跟他们主张“麦克马洪线”简直如出一辙。
这件事,成了插在尼泊尔心头的一根刺,直到今天。就在前几年,2020年的时候,尼泊尔实在忍不了了,公布了一份新版国家地图,把卡拉帕尼地区明确地划了进来。印度那边立刻跳脚,又是抗议又是谴责。你看,这都过去快六十年了,这笔烂账还没算清。
说到底,一个国家的底色,往往不是看它在面对强敌时如何英勇,而是在面对弱小时,展现出怎样的姿态。印度从英国人手里接过的,不光是土地和权力,似乎还有那份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思维。它渴望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,却总在邻居身上,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,来寻找那点可怜的“大国”尊严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。
顶益所配资-配资论坛是什么-广州股票配资平台交流-股票杠杆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